五角槭(拉丁名:Acer mono Maxim. )是槭树科,槭属的落叶乔木。高可达20米。树皮粗糙,冬芽近于球形,鳞片卵形,外侧无毛,边缘具纤毛。叶片纸质,基部截形或近于心脏形,外貌近于椭圆形,裂片卵形,先端锐尖或尾状锐尖,上面深绿色,无毛,下面淡绿色,叶柄细瘦,无毛。花多数,杂性,雄花与两性花同株,生于有叶的枝上,花的开放与叶的生长同时;萼片黄绿色,长圆形,花瓣淡白色,椭圆形或椭圆倒卵形,花药黄色,椭圆形;子房无毛或近于无毛,翅果嫩时紫绿色,成熟时淡黄色;小坚果压扁状,翅长圆形,5月开花,9月结果。
形态特征
五角槭,高达15-20米,树皮粗糙,常纵裂,灰色,稀深灰色或灰褐色。小枝细瘦,无毛,当年生枝绿色或紫绿色,多年生枝灰色或淡灰色,具圆形皮孔。冬芽近于球形,鳞片卵形,外侧无毛,边缘具纤毛。
叶纸质,基部截形或近于心脏形,叶片的外貌近于椭圆形,长6-8厘米,宽9-11厘米,常5裂,有时3裂及7裂的叶生于同一树上;裂片卵形,先端锐尖或尾状锐尖,全缘,裂片间的凹缺常锐尖,深达叶片的中段,上面深绿色,无毛,下面淡绿色,除了在叶脉上或脉腋被黄色短柔毛外,其余部分无毛;主脉5条,在上面显著,在下面微凸起,侧脉在两面均不显著;叶柄长4-6厘米,细瘦,无毛。
花多数,杂性,雄花与两性花同株,多数常成无毛的顶生圆锥状伞房花序,长与宽均约4厘米,生于有叶的枝上,花序的总花梗长l-2厘米,花的开放与叶的生长同时;萼片5,黄绿色,长圆形,顶端钝. 形,长2-3毫米;花瓣5,淡白色,椭圆形或椭圆倒卵形,长约3毫米;雄蕊8,无毛,比花瓣短,位于花盘内侧的边缘,花药黄色,椭圆形;子房无毛或近于无毛,在雄花中不发育,花,柱无毛,很短,柱头2裂,反卷;花梗长1厘米,细瘦,无毛。
翅果嫩时紫绿色,成熟时淡黄色;小坚果压扁状,长1-1.3厘米,宽5-8毫米;翅长圆形,宽5-10毫米,连同小坚果长2-2.5厘米,张开成锐角或近于钝角。花期5月,果期9月。
生长环境
稍耐阴,深根性,喜湿润肥沃土壤,在酸性、中性、石炭岩上均可生长。萌染性强。干旱山坡, 河边, 河谷,林缘, 林中, 路边, 山谷栎林下, 疏林中,谷水边, 山坡坡阔叶林中、林缘、 阴坡林中, 杂木林中。生于海拔800-1500米的山坡或山谷疏林中。
分布范围
该种分布很广,产东北、华北和长江流域各省。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、蒙古、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。模式标本采自苏联西伯利亚东部。 色木槭并集中分布中国东北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。
主要价值
经济
用途很多,树皮纤维良好,可作人造棉及造纸的原料,叶含鞣质,种子 榨油,可供工业方面的用途,也可作食用,木材细密。可供建筑、车辆、乐器和胶合板等制造之用。
能吸附烟尘及有害气体,分泌挥发性杀菌物质,净化空气。其树皮灰棕色或暗灰色,单叶对生,叶片五裂,花序顶生,花叶同放,树姿优美,叶色多变,是城乡优良的绿化树种。其树体含水量较大,而含油量较小,枯枝落叶分解较快,不易燃烧,也是理想的防火树种。
药用药材基源:为槭树科植物色木的枝、叶。
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性味:辛;苦;温
功能主治:祛风除湿;活血止痛。主偏正头痛;风寒湿痹;跌打瘀痛;湿疹;疥癣。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0-15g,鲜品加倍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化学成份:叶含矢车菊甙(chrysanthemin),卡宁(canin),卡拉花青甙(karacyanin),石蒜花青甙(lycoricyanin),芍药花甙(paeonin),矢车菊素(cyanidin),飞燕草素(delnhinidin),芍药花素(peonidin),锦葵花素(malvidi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