榆钱,是榆树的果实或者叫种子,圆圆的,扁扁的,中间略鼓,形状如古代的铜钱,中国人比较喜爱寓意喜庆吉祥的谐音,因此而得名“余钱”。
在上个世纪50年代,在那个贫穷的年月,榆钱盛开的日子,正是老百姓们“青黄不接”的时刻,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。恰巧,村庄的树树榆钱儿,就成了人们的“紧俏货”。榆钱由于花期短,保存不太方便,因此,在许多城市,很难看到它的身影。
榆树花时,先是枝条上爬满一串串的小高粱一样的米粒,稍有微风一吹,那些米粒一样的榆钱苞好像炸开了一样,一簇簇,一团团,你挨着我,我挤着你。
榆钱,薄薄的圆圆的、嫩嫩的青青的一嘟噜一嘟噜地垂着,风再一吹,就像一条条金项链在风里摇晃,晃的你的眼都明亮了。
榆钱儿时的记忆,除了快乐还是快乐!一到三月,小伙伴们就天天跑到榆树下盼着榆钱快快长大,当榆钱长到玉米粒大的时候就可以吃了,然后几个男生蹭蹭爬树上,一边把榆钱儿从枝条上捋下来,一边往嘴里塞几口,然后就再揣兜里几把,让我们这些不会爬树的在树下急得手舞足蹈,抓耳挠腮,时不时的再跳两下,树上的人边吃边喊,真甜啊,真甜啊……
对于吃货来说,榆钱就意味着美味,每年一季,可绝不能错过。榆钱除了生吃,还能与其它各种杂粮搅拌在一起,做出很多种美食,加一点面粉、榆钱和葱花,就煎呱嗒,炸丸子,蒸窝窝,擀菜饼,最美味的是熬榆钱糊豆(粥)……
榆钱在儿时的记忆里是美味佳肴。岁月在榆钱的香甜里浓浓淡淡中漂逝着,一晃多少年过去了,每到榆钱香的季节就会想起那些生吃榆钱的得意神情和味道。